2022年厦门大学南强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陈支平教授
颁奖词:陈支平教授,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他治社会经济史,由市场而赋役,由东南而西北,经济而社会,社会而经济,傅学一脉,绵延不绝;治古代史,由国家体系至于家族人物,上极理论思辨,沉潜考索之功;治民族学,将汉族研究纳入中国民族学而别开生面;治朱子阳明学,由历史而观儒学,由古代而视今日,著述外译英文,流传欧美;编台湾文献汇刊,百册国礼,致赠耶鲁;辑海上丝绸之路文献,华风濡染,无远弗届。21世纪中国史学工程,新修清史、新编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无不与列。他贯通自如,豁达明亮,敬贤友朋,奖掖后学,堪称史学大家、杏坛人师。
45年前的那个农历除夕日,25岁的陈支平收到了末班邮递员送来的厦门大学录取通知书。放下手中的农活,带着满手的茧子,陈支平从闽北一路南下,来到厦门大学历史系就读。
那时的他可能未曾想到,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摆在他眼前的将是一片广阔的学术天地,日后他会登庙堂,入乡邦,成为史学大家,杏坛大师。
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成为大学生后,他转身又频繁地往乡下跑了。原因是,当年这位新手大学生初次去见导师——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科开创者傅衣凌先生,导师见他对农村比较熟悉,因材施教指导他去寻找深藏在民间为一般图书馆所不经见的文献资料。
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还真是我的强项,广阔天地也确实是做学问的好去处,十年下来,搜集的资料为日后科研打下了扎实的地基。如今70岁的陈支平忆起当年,仍难掩内心的雀跃。从历史学角度考察,不经意成为之后学界实行‘田野调查’的先行者之一。
秉持跨学科、多视野的研究理念,陈支平深耕科研,成果丰硕。这不仅体现在短短五年时间,他就从博士变身博导——1987年,他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3年,他成为博士生导师,更体现在接连不断重磅推出的一本本专著。
高产、高效在他做学问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问及秘诀,他笑笑说他擅长背书,据说当年做考前准备,他发挥几乎过目不忘的天赋把教材背诵下来,稳妥应考。他还能精准地说出在图书馆某排书架某个位置某本书某个章节里有他想要找的资料。随后,他又补充道:当然,如果图书馆重新规划书籍摆放,我就只能重新再记一次。
他还有一个秘诀是永远保持一颗创新探索的心。他是我国中国古代史学界、中国经济史学界、民族学与人类学界主要领军学者。但除了这三个领域之外,他同时还对历史理论、文献学、区域社会文化等学科领域有引人瞩目的成绩,比如,他主编出版《台湾文献汇刊》,在海峡两岸引起极大反响;他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将学术与服务地方、国家需求相融合,主持编写《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通史》21卷本;他还组织编写《闽南文化百科全书》,推动朱子文化建设……
生于闽南,长于闽北,山野走来,军营磨砺,贯通自如,豁达明亮,敬贤友朋,奖掖后学,著作等身,斯文传世,可是他依旧抱有一颗赤子之心。人生有大乐趣,比如接孙子放学。人生也有大原则,比如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
领完奖,陈支平转身又回到办公室,作为中国南方区域的唯一编委,他手头还在主编《新编中国通史·中国经济史分卷》。70岁的长者埋头书卷,一如当年那位白衣短裤朴实好学的少年。
(厦门大学宣传部 欧阳桂莲)
在线客服咨询